加入WTO20年,中国“再出发”
举国欢呼!
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
1986年,中国政府决定正式提出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GATT) 缔约国地位的申请,经过了15 年的谈判,才有了这一成果。
202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整整20年,入世之后,中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全面开启内部经济改革的进程。加入WTO 后,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发展韧性。
当中国在WTO的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拥抱全球化时,WTO的运作却面临着压力。一些成员国大幅度提高关税,争端解决系统——上诉机构停摆,至今没有新的任命来填补空缺。
WTO的未来该往哪里去?中国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对此《商学院》记者采访了北京卓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蒲凌尘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蒲凌尘认为,“今天的全球经贸发展正在面临诸多方面的新问题、新挑战。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处在一个‘停滞’状态中,WTO 成员既有关注的共性问题,也有不断深化的差异化问题。”
结果双赢
2001 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中国政府为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宏观外部环境所做出的重大政府行为和决策,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全部内涵。
时任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副部长在“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中演讲时指出,大家更为关心的是加入WTO 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世贸组织的大部分规则是规范政府行为的规则,因此,怎样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进一步转变职能,就成为中国加入WTO 后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最大的挑战。
龙永图认为,入世总得来说是利大于弊,但这需要中国的企业全力以赴地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利”才能实现。
2021 年在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世贸组织的改革前景与中国角色——中国入世20 周年研讨会”上,现任全球化智库主席的龙永图表示,中国入世是一个双赢的成果,改变了全球多边贸易的格局,改变了整个全球贸易的重大方向,中国入世有利于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也有利于发达国家,美国也是中国入世很大的受益者之一。
龙永图说,中国入世给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两个重大突破。第一,中国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向全世界承诺搞市场经济;第二,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向全球开放市场。前者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转折,后者促使中国在很多领域进行了比较大的市场开放,从而大大促进了对外开放。“这两个突破是中国入世谈判的重大成果,也是入世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两个关键。”
龙永图说,中国入世是一个双赢的成果。全世界都清楚中国入世改变了全球多边贸易的格局,改变了整个全球贸易的重大方向。
新的挑战
蒲凌尘曾被商务部聘为“WTO多哈回合反倾销反补贴规则谈判技术顾问小组”顾问,并被国际权威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评为国际贸易救济领域第一级别律师。
对于在WTO 机制下的全新挑战,蒲凌尘认为,首先是多边贸易体制从一体化转向了“碎片化”。
其次,中国的经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商品制造国和出口国。但是中国的经贸、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政策在体制上与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以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中国的强势发展会逐步影响规则的制定,也必然会带来更为广阔的结构性与体制性的挑战。
蒲凌尘说:“从中国出口企业所遇到不断的、急剧上升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也证明了中国企业的竞争态势步步增强,而且越来越多的案件是在较高的产业链上与发达国家产业构成直面竞争。”
最后,欧盟与美国寻求构建新的经贸体系。2018 年,美国、欧盟和日本就WTO 改革联合提案达成一致,并发布联合声明。蒲凌尘认为:“联合声明的核心焦点是非市场导向的政策与做法,包括国有企业、公共机构、补贴等,这是带有针对性的所谓‘改革’。”
从欧、美、日等主要的WTO 成员提出的改革WTO提案中可以看出,在某些重要的议题上,欧、美、日等国家最为关注的是中国针对企业所颁布实施的补贴规划、具体的补贴措施、补贴的产业领域,国有企业在贸易中的竞争地位问题。
蒲凌尘总结说,欧、美、日等主要WTO 成员所面临的中国挑战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1. 中国国有企业与西方私营企业之间的竞争;2. 中国国有金融机构与西方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3. 中国复合式的市场经济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
这样的结构性竞争模式,在欧、美、日看来是体制上的竞争。因此,欧美不断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更新规则,有些措施或立法的修改明显直指中国的核心产业发展、经贸体制、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国家发展规划。
蒲凌尘建议,中国企业面对这些变化时,需要脱离以往产品和市场的传统理念,未雨绸缪做好商业模式的调整,系统研究规则、跟踪贸易政策的变化。除了考虑欧盟新的法律举措、法律框架,研究投资安全审查以外,还要考虑企业的补贴问题。
中国再出发
朱天从数据研究的角度发现,加入WTO 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帮助,但如果说WTO 是让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果倒置。这样的判断基于两点,一是WTO 在1995 年成立时有一百多个成员国,但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二是将入世前后各20 年的数据进行比对,2001-2019 年间,中国GDP 年均增长9%,但在加入WTO 前的20 年,1981-2000 年间GDP 年均增长达9.9%,增速高于入世后的20 年。
朱天对媒体公开表示,中国加入WTO 更重要的是意义。这一贸易机制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持续的贸易开放本身不会提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因为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取决于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由此带来了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中国通过学习借鉴,不断地自我提升,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说,贸易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
当前,在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策,朱天认为,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中国出口占GDP 的比重保持不变甚至上升,别国从中国进口产品占其GDP的比重就必须不断上升,而这是不可持续的。朱天说:“要达成可持续、平衡的增长,中国贸易额的增长需要与世界经济的增长保持同步,由此贸易(外循环)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会相应地下降,内循环比重的增加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不是什么政策可以改变的。”
国际循环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贸易总额(即进出口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中国在2006 年达到顶峰64.5%,此后一路下降,到2020 年贸易占比降至34.5%。
“数据告诉我们,中国从2006 年后就在不断加大国内循环的比重。”朱天说,作为参考,贸易占美国GDP的比重在20%~30% 之间,目前为24%,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目前约为35%。“10 年后,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时,贸易占比大概率会降到30% 以下。届时中国经济自给自足的能力增强,国内循环所占的比重会更高。”
在WTO 陷入改革困局的情况下,中国正在关注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发展。
蒲凌尘说:“每一个成员国的经贸发展参差不齐,结构不同,各自具备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区域经贸安排,例如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墨加协定等,将关注的问题、WTO 没能涉及到的规则在相对小的范围达成共识,为在更加宽泛的维度纳入新的规则,铺垫基础。”
目前,CPTPP 客观上成为当今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2021 年9月16 日,中国申请加入CPTPP。CPTPP 试图在区域层面构建新的贸易政策与规则,反过来影响WTO 的规则修缮与调整。
朱天说:“CPTPP 在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待遇等方面实施更为严格的标准,比加入RCEP 和WTO 所要求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更高。如果中国为了加入该协定而更加开放,我觉得这个姿态本身就对中国发展有好处。申请加入CPTPP 对内起到了推进或者倒逼改革的作用,对外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WTO 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序章,20 年过后,中国将全新出发。
来源 | 《商学院》杂志